当前位置: 首页> 学者专架>何干之

1906年4月出生于广东华侨家庭。1929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和明治大学经济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回国。1932年到广州,受聘为国民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由于宣传马克思主义,被当局通缉,1933年底逃亡至上海。 1934年初,参加上海社会科学家联盟;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6年以后开始用“何干之”笔名发表文章。在30年代的主要学术成就是参加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先后出版了《中国经济读本》、《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等专着,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论证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批驳了那种认为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中央调何干之等到延安陕北公学任理论教员。何干之先后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出版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三民主义研究》、《鲁迅思想研究》等专着。其中《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是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鸦片战争以来近代思想运动历史发展的著作之一,尤其对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代表人物作了比较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何干之先后任研究部副部长和历史系主任、一级教授。同期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 1958年被聘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历史组委员。

My JSP 'buttom.jsp' starting page

相关网站: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 中国人民大学机构知识库 | 人大校友会

版权所有 © 中国人民大学   Copyright © 2005-2017    RUC.EDU.CN

技术支持:杭州麦达电子有限公司